欢迎来到云好人!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连云港 [切换]

      朱金霞

      2021-10-01 20:29:09发布,长期有效,145浏览
    • 收藏
    • 置顶  |
    • 举报  |
    • 区域:连云港
      • Q Q:867735559QQ在线交谈
      • 联系人:王苏杰
      • 电话:188****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 云好人提醒您: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记录好人好事,歌颂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好人一生平安!本站旗下有《中国好人网》以及各县市《好人网》请记住我们!
    • 信息详情

    朱金霞,女,1965年12月出生,连云港市连云区博爱儿童康复中心院长。朱金霞的女儿出生后不久,不幸被查出脑瘫,她背着女儿四处求医,在求医过程中,萌发了开办儿童康复中心的想法。2010年,朱金霞创办博爱儿童康复中心。九年来,她以康复中心为家,把康复中心的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用持久的热情、忘我的工作,带领康复中心全体职工,把爱的温暖送到儿童心坎上,被家长亲切地称为“好帮手”、“贴心人”。先后获得连云区“爱心妈妈”“优秀巾帼志愿者”“我们身边的模范市民”、“2018年度魅力之星”、2018年度连云港市“文明风尚大家唱、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先进个人、第四届“港城网络善行榜”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朱金霞背女求医辗转全国多家医院

    1985年,朱金霞和丈夫在山东老家结了婚,婚后不久,随着丈夫来到了江苏连云港,做起了小生意。经过努力,两人的生意逐步红火起来。

    1996年,朱金霞早产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孩,朱金霞给女儿起名董晓红,希望她可以给家里带来温暖、阳光。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当中时,命运却跟朱金霞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出生4个月的晓红反应不似同龄孩子灵敏, 8个月的时候,晓红出现抽风现象。他们送到医院一查,结果让夫妻俩感到是晴天霹雳,头脑里一直是嗡嗡的——女儿患了脑瘫!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朱金霞抹掉眼泪,放下与丈夫一起打拼的生意,背着女儿开始了漫长而坎坷的求医之路。女儿的穿衣吃饭、洗头洗澡、求医问药、康复训练,样样都是朱金霞辛苦操劳。朱金霞背着女儿分别辗转南京、北京、上海、青岛的多家医院,记不清挂了多少次号、看了多少医生、住了多少次院,她一步一步走了下来,也让她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位母亲的勇敢和艰辛。在扶起女儿柔弱的双腿后、在与丈夫通完倾述的电话后、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后,她也曾想到过放弃,但当她看到女儿那双纯净、无辜的眼睛,她那颗柔软的心又坚强了起来。她默默地擦干眼泪,继续开始下一步的求医之路。

    脑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后期的治疗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毫无医学基础的朱金霞自学康复知识,对脑瘫有了了解,在求医回家之后,开始独立照顾自己的女儿。在她的努力坚持下,女儿在人们惊讶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从原来说话不清楚,到学会了跟人正常交流;从原来坐都坐不稳,到能站能坐。看到女儿一天天好转,朱金霞的心里得到了些许安慰,也萌发了在本地开办一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的想法。

    面对着资金压力、专业技术压力和人手问题,面对即将需要付出巨大精力的工作,朱金霞没有气馁,她顶着朋友的规劝,多次到各级部门申请,多次到她求医过的医院恳请专家支持,经过她的努力,最终取得了认可和支持,青岛脑病康复医院的**主任被她的诚心所感动,答应作为顾问,医院还派出医务人员作为康复中心的医生。在大家的帮助下,2010年,朱金霞租房办起了连云区第一家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博爱康复中心。

    医学的无奈,并没有扑灭朱金霞心中的希望之火,反而令这个柔弱女子变得无比坚强。

    由医及己,由己及人,朱金霞把康复中心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

    “孩子是家庭的天,也是我们的天。”作为患者的母亲,朱金霞有着切身的感受,对待康复中心的孩子,她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要求康复中心的职工都要细心、耐心地照顾每位儿童。

    小萱是一个患有脑瘫的13岁女孩。刚接受训练时,流口水、喜欢咬手指、甚至不会走路,60项生活和智力水平评估只得了8分。平时小萱下课后,由于妈妈上班来不及接,朱金霞除了平时的康复训练外,还带着小萱在康复中心门口的空地上练习行走,讲故事给小萱听。经过康复训练,现在小萱学会了自己吃饭、上下楼梯、讲故事,还学会了唱歌。

    孩子父母感到要撑不住时,朱金霞经常用她的经历勉励孩子的父母:“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迈不过的坎儿。”

    一对年轻夫妇,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来到康复中心,简单的沟通,得知三个孩子都得了脑瘫,均不能独立行走及生活自理,全家苦不堪言。朱金霞赶紧给孩子家长讲解、并帮助他们办理康复救助事宜,获得了康复救助减免康复训练经费,大大减轻了孩子的家庭负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平时一直帮助孩子妈妈在中心陪同三个孩子们一起训练的奶奶突然去世了,爸爸在外打工,一个妈妈带三个孩子在康复中心训练根本照顾不过来,朱金霞鼓励孩子妈妈“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迈不过的坎儿”,并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训练时,打开电风扇;口渴时,送上开水;孩子的鞋带开了,为他们系好。经过朱金霞和同事的悉心照顾,有两个孩子都能够独立行走,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最怕的是,所有的努力之后,一切却要推倒重来。”朱金霞说。经过康复训练,孩子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但是一次不小的心感冒、没能坚持吃药,孩子的一次抽风,就让这些付出付之东流。上次,****就遇到这样的事。孩子抽风后,原来已经改善的语言能力、行走能力都又丧失了。每当遇到这样的事,都会让康复中心的职工们感到了沮丧和悲伤。这时候,朱金霞就给大家打气,跟孩子的父母沟通,与康复中心一起努力,坚持让孩子吃药,注意防止孩子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

    在朱金霞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康复中心孩子的康复有效率达到95%以上,家长的满意度也超过99%,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一腔热忱,一份坚韧,给孩子打开一个美好的明天

    朱金霞有个梦想,那就是让广大的脑瘫儿童将来能够和正常儿童一样,上学并且以后可以服务于社会。于是,她提出“突破围墙、勇于创新”的想法。面对社会压力,她不气馁、不放弃,三番五次深入社区、超市、企业、幼儿园、小学学校做工作,前不久,还带领一些儿童去超市认物品、价格等,有些适龄儿童成功的进了学校,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玩乐,得到了认可和支持。

    很多孩子达到了入园年龄,却因脑瘫原因被拒之门外。朱金霞总是积极联系幼儿园,并多次与幼儿园园长沟通,为他们解决这一难题。2011年9月,朱金霞听到康复中心有一个适龄入学儿童,但是没有学校接收,于是亲自去各个幼儿园与园长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这份矢志不渝的心终于被一位园长感动,最终解决了该儿童的上学问题。

    一位来自赣榆区的孩子樊永声,父母离异后,父亲一个人带着孩子。小樊个子小,每次吃饭都是一个人自己吃,不愿父亲帮助照顾。每次吃完饭,桌上、桌下、嘴上、脸上都是米粒。小樊父亲收入不稳定,家庭是特困户。朱金霞在给孩子争取市残联康复救助的同时,为了能让小樊爸既不耽误带孩子训练又能补贴日常生活开支,给他在单位安排了打扫卫生工作,让孩子有更多的陪伴时间。小樊家里除了父亲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都裂了缝,2018年,经过朱金霞与政府部门、社会媒体、爱心人士的帮助,帮他们的房子进行翻建。

    朱金霞还经常主动与连云港电视台、报社的朋友,让媒体多报道残疾孩子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教育,宣传孩子勇敢与坚强的康复表现。她还借各种契机组织残疾孩子参与文艺表演与体育活动,展现孩子的各种能力。

    朱金霞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残疾来搏取同情与怜悯,而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能力来赢得理解与支持。”她自己也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这句话,爱护着中心的残疾孩子们。

    9年来,朱金霞倾心投身脑瘫儿童康复事业,受到了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博爱康复中心与青岛脑病康复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到中心训练的孩子多达90多人、专业儿童康复治疗师和特殊教育师增加到18人。康复中心先后被评为区级、市级、省级贫困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被江苏省残联评为优秀残疾人之家,被连云区评为最美大家庭。朱金霞先后获得连云区“爱心妈妈”“优秀巾帼志愿者”“我们身边的模范市民”、“2018年度魅力之星”、2018年度连云港市“文明风尚大家唱、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先进个人、第四届“港城网络善行榜”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编辑点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朱金霞把康复中心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用坚持坚韧帮助了孩子康复,用热心爱心给予了孩子温暖,彰显了人间的大爱。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春凤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

    首发网址:http://lyg.yunhaoren.com/haorenbangc/3458.html
    查看全部连云港2019年好人榜信息
    发布一条连云港2019年好人榜信息
    • 相关图片

    朱金霞

    • 您可能感兴趣
    • 连云港新发布
    18861362223